English

欧元顺利过“满月”前方道路仍然曲折

1999-02-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杨志清 我有话说

欧元登上国际金融舞台整整一个月了,虽然目前还只是一种书写货币,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已经存在。从1月4日起,欧洲股市和证券市场开始以欧元挂牌交易,欧盟委员会发行了第一批欧元债券,一些公民领取了欧元信用卡和欧元支票,许多商店已经用本国货币和欧元同时标价。

万事开头难。欧元启动一个月以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既没有大的技术差错,也没有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可以说,欧元比较顺利地走出了第一步。

普遍认为,欧元是一种强势货币;多少出乎人们预料的是,欧元对美元的比价一个月中出现逐步下降的趋势。1月4日欧元正式上市时1欧元兑1.19美元,到月底时下降到了兑1.14美元。一些分析家认为,今年上半年还可能下跌到1欧元兑1.12美元。

起初欧元比价较高是“欧元效应”的反映,随后的逐步下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美国经济比预料的要好,欧洲经济却比估计的要差。有人认为,今年欧洲经济增长率达不到2.1%,大概只有1.9%。二是欧元作为一种新货币的信誉还没有建立起来。巴西金融动荡后,欧元对美元的比价下跌就说明了这一点。三是法国总理若斯潘、德国财长拉封丹等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以及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杜伊森贝克多次表示不希望欧元币值过高,从而影响欧洲的出口,不利于缓解作为头号社会问题———失业。

国际金融界人士认为,随着欧元区经济增长势头的回升和美国经济增长的趋缓,欧元币值从今年下半年起将会回升。德国央行预测半年后欧元将升到1∶1.2美元,一年后再升到1∶1.22美元;美国有经济学家甚至预测到年底1欧元可兑换1.25美元。

人们始料不及的是,欧元问世后在公民中并没有引起很积极的反响。1月份头三周,用欧元银行卡和支票付款的人屈指可数。法国“家乐福”连锁超市三个星期中接受欧元信用卡或支票付账的只占顾客总数的0.1%。欧盟人士担心这种状况可能会影响欧元的顺利过渡。比利时提出缩短欧元过渡期,让欧元纸币和硬币提前进入流通市场,但未获多数欧元国认可。

欧元启动前,舆论一再宣传欧元将对美元的霸权提出挑战,而实际上首先冲击的却是日元。欧元区取代了日本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地位,同时也动摇了日元的国际地位。日本首相年初匆匆访欧时对日元同欧元汇率的剧烈波动深表不满,呼吁“以稳定日元、欧元和美元三种货币间的汇率为基础,建立一个稳定、发达的国际货币体系”。

欧元同美元、日元比价的波动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而公民缺乏热情在相当程度上同欧盟在3年过渡期内采取“既不强迫也不禁止”的政策有关。所以,上述情况虽说有些意外,但不会对欧元本身产生重大冲击。目前有关人士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一、机制改革能否跟上。单一货币是在没有政治统一的情况下诞生的,欧元能否加速欧洲的政治一体化还是未知数。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最近说,“欧元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推动政治决策和机构的深刻变革”。他说,“以前一致通过的机制已不可能继续运行”,建议明年再召开一次政府间会议讨论改革。德国央行行长也提出,在货币统一后,欧洲和各欧元国的政治机构应该更加明确分担的责任。

二、“稳定和增长公约”能否切实执行。最近,德国央行行长再次强调,为使欧元“持续成功”,必须严格执行1996年12月签订的“稳定与增长公约”,保证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分别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60%,而“政治人物已经忘记了这一点”。他指的是目前执政的绝大多数左派政府为履行减少失业的承诺而采取加大财政力度的措施。事实上,德国今年的预算赤字就比去年增加了1亿欧元。很显然,没有欧元区各国的财政自律,欧元的稳定也就失去了保障。

三、经济政策能否进一步协调。欧元迫使欧元国把货币政策大权交给了欧洲中央银行,但经济政策大权仍在各国手里。如果欧元区各国不及时在工资政策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强协调,就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混乱。反过来说,欧元区各国都严格按欧洲央行旨意办事,就会失去应付头号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欧盟各国在讨论共同农业政策、结构基金政策改革和重新安排预算框架时态度都很强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国回旋余地已经越来越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